浮萍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暴风起于浮萍之末狂澜成于涟漪之微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主治痤疮医院 http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89206013804347065&wfr=spider&for=pc

十四回的回目有些离奇,上半章“林如海捐馆扬州城”,却根本没有林如海,不过是他的一条死讯而已;下半章“贾宝玉路谒北静王”,也只是起了个头,正经描写两人相见在十五回。

写林如海,实则是写林黛玉。写北静王,大约与贾府的*治背景和*治集团有关。与贾氏家族荣宁两府有往来,拥有显爵的几个家族其实早在前一年贾敬做生日时都出现过了。

这一回,北静王主动要求接见贾宝玉,显得有些突然。但临时起意,必然平时有心,不过一时之间见机而行。贾宝玉落草衔玉,传为奇谈,又因为他相貌出众,名声在外。人有好奇之心,是人之常情。但北静王想见贾宝玉,在平时也不乏机会,却偏偏如此仓促,而且是在为秦可卿出殡送灵的路上。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,大有进一步笼络人心的意思。此后不久,在林黛玉回到荣国府之前,在贾*的生日当天,贾元春封妃。

四王、六公和八侯爵,与荣宁两府皆称世交,其中更有相互联姻结成姻亲的裙带关系,在*治上也必定同进共退,荣辱相依。他们都是王朝有功臣属的后世子孙,从祖宗手里承袭封爵。所谓功勋奕世,绵延三四代人了。也就是说,都是与王朝开国以来共同生存发展的百年世家。

这个时间点很重要,根据中国古代史记载,历朝历代的建立、兴旺、衰弱、中兴,最后灭亡的相似规律来看,这时正是表面上王朝鼎盛,事实上却是隐患丛生,后力不济的转折点。像西周的穆王时期和西汉的武帝末年,每朝都可以看见相似的时期和情况。

经过第一代创始人的筚路蓝缕,艰难开辟;后两三代人的安抚积聚,国力逐渐丰盈。从*治上说,王权之下的有功之臣也经过长期发展,与君主出生入死,同甘共苦的那份交情早已淡漠。反而相互之间盘根错节,势力不断壮大,形成尾大不掉之势,威胁君权。作为君主,眼见这种情况不断蔓延,又怎么能安心呢!必欲除之而后快。君与臣之间;朋*与朋*之间,明争暗斗,相互角力。这样的*治斗争,必然会伴随着凄惨的腥风血雨。

经过战乱,民不聊生,大量人口在战争这台绞肉机里减损,缓解了地少人多的矛盾。一旦重新建国,民众过上了相对安逸丰足的太平日子,几代人之后人口又一次暴涨,达到人口与土地矛盾的临界点。在农业社会,一切的经济问题,都是土地和人口的问题。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,生产方式落后,生产力低下,在人口成几何倍数增加的形势下,土地又不断遭到贵族的兼并,人祸天灾,必定导致流民四起,接着就是暴动。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。

可在这个过程中,温饱思淫欲。上层的贵族阶级,安逸日久,心生怠惰;骄奢淫逸,不能继承祖先励精图治的精神,开始从内里不断腐朽溃烂。享受的胃口越来越大;为非作歹的胆子也越来越壮;穷奢极欲的心也是越来越难以满足。各种奇技淫巧,各种贪婪无度。*治上结*营私,互相攀缘;经济上不惜物力人力,鱼肉小民。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子孙,又能有几个身心健康,意志坚定,能有所作为的人呢!

《红楼梦》里,凡玉字辈,乃是贾家的第四代,草字辈是第五代。贾氏一族,在朝为官的有第三代的贾赦和贾*兄弟,第四代的贾珍,都是大官。贾琏和贾蓉也在朝中有挂名的职衔。皇家与其他世家大概也是以第三四代为主力。这个时期,正是各种矛盾暗潮汹涌,将发而未发之时,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期。正是因为其宁静才越显得其恐怖,因为在这个时候人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最大的。贾*生日当天,被传唤入宫,一家人如临大敌,惶惶不安,及至得知乃是元春封妃,又自以为多了一重保障而欣喜不已。

作者一再地在向读者描述,传达贾宝玉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情况、家庭氛围、*治背景和人文环境之下出生和成长的。这是真正地把一个人的根脉来历,以及他为什么会是现在的这种状态,将来又会有何种可能性的发展,全方位细致地描绘出来。而又不使读者感觉刻意造作之嫌。入木三分,跃然纸上,大概就是形容这种写作的手法吧!

所以,北静王会见贾宝玉,表面看来是两个年轻人相互慕名而来,表达一下彼此的好感。却更是一件象征性的小事,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讯息,其意或者很是深远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